电脑版

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!复旦这门“宝藏”课程到底有何魅力?

2023-08-15 14:16:28来源:上海杨浦

打破传统课堂空间


【资料图】

让师生扎实的步伐

成为写在大地书卷上的妙笔

......
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

“复旦通识·中国故事”系列

通识游学课程

这门“宝藏”课程到底有何魅力?

一门走在路上的

实践课

今年6月底,来自复旦大学不同专业的30名同学来到古都洛阳,参加为期6天的“天下之中——汉唐的都城空间与文化融合”通识游学课程。

早在今年3月,历史学系教授仇鹿鸣便受邀担任这门课的负责人。“我希望以更学术的视角,带领学生看到中国古代真实都城的一点痕迹。”

体验考古与文物修复、参访古迹遗址与博物馆、参与学术讲座……仇鹿鸣精心规划的“洛阳线”,将学术课堂穿插于实地参访之间,引领同学们学习汉唐间洛阳的都城空间、宗教生活、民族交融等方面的知识,体味中国中古时期都城的立体形象。

类似的教学方式,同样在江南古镇上演。复旦老师带领着学生们在春季学期开展主题为“何处是江南”的游学通识课程。他们去往上海青浦、湖州、苏州,寻找诗词歌赋、城市结构里的江南印记。

“江南线”的第一课,来到金泽镇的街巷,学生们紧跟哲学学院教授李天纲,在巷陌内穿梭,踏上不同朝代造型相异的石桥,仔细观察每个桥头用于祭祀的金属蜡烛架。

于步履交替间学习思考,正是通识游学课程总负责人、复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、复旦哲学学院副教授才清华乐见的。

“复旦通识教育的形式需要不断创新。”才清华希望突破传统课堂的空间限制,以独特的视角带领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,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访,从经济、历史、地理、文学等不同角度探讨某个文化主题。

一门形态多样的

创新课

为使每条线路具备足够的学术深度,通识教育中心的老师们要做大量筹备工作,提前到当地踩点走访,课程开始后还要全程随队参加,做好各方面保障。

西安线、岳麓线、两司马线、江南线、春秋线、上海线、敦煌线、洛阳线这8条线路勾勒出绵延千年的中国历史文化图景,共同构成“复旦通识·中国故事”系列识游学课程。

每条游学线路拟定前,通识教育中心成员会按主题酝酿雏形,再对接合适的负责老师。“我们希望挖掘到该领域最优秀的学者,让这门课‘大咖云集’。”才清华说,受邀老师都是相关领域资深学者,很多参访地点都切入当地文化特质,由老师们从学术视角出发选定。

传统的第一课堂与实地的第二课堂相融合,是这门课最亮眼的“招牌”。

仇鹿鸣强调,学生们不能止步于发出“壮观”“惊艳”之类的感慨,而应从更学术的角度,整体、系统地看待这些珍贵史料与遗迹,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。

洛阳行前,仇鹿鸣就与历史学系青年副研究员黄桢一起,介绍了汉魏、隋唐时期洛阳城的空间、历史与社会生活,并要求学生阅读《洛阳伽蓝记》《唐两京城坊考》。抵达洛阳后,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汉魏洛阳城考古队队长刘涛、洛阳唐城考古队队长石自社等专家教授会给学生们带来主题授课。

为做好“春秋与孔子的历史世界”主题(“春秋线”)的线上课堂,通识教育中心派出团队到山东、山西的博物馆和遗址进行拍摄,邀请考古专家讲解教学,后期再将大量素材剪辑成两个小时的精华。

目前所有“春秋线”课程的讲课内容均录制视频,配以图片、字幕,参访前让学生观看课堂教学视频,提前储备相关知识。

一门立足学术的

文化课

开课以来,通识游学课程一直备受欢迎,吸引不同类型学生选修。未来,这门课还将推出更多新线路,“海上丝绸之路”、“丝绸之路上的敦煌”(线下)、“三星堆与古蜀文明”等主题会陆续开出。

这门以“中国故事”为主题的游学通识课程,究竟有何魅力?

“和老师一起边行走、边学习,会获得很多更加独特的视角。”参加“江南线”的学生、2022级自然科学实验班的刘相宜曾跟随大家来到浙江湖州的南浔古镇。“通过行走感受中国历史、理解中国文化,是寻找知识的过程,是一种很理想的学习方式。

而作为“洛阳线”课程设计者,仇鹿鸣说,希望学生们在修读这门课之后,能自发性地去发掘小众的文化点,做系统性的深入研究。在“洛阳线”游学课程正式出发前,学生们分别从五个方向为课题,思考最终的课程作业。

亲历、感知、发现、思考……用扎实的脚步丈量大地山河,寻觅藏匿在真实世界的学术内涵,领悟超越书本的中国文化意蕴,便是这门游学课程的应有之义。

本网推荐
相关新闻